首页>旅游攻略>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1)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1)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5日 信息发布:足动旅游网 游客/发表人:◆◇Fěe┗)

对于吃货而言,挖掘各地美食,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美食就是用来品尝的,可是你知道吗?为了一道美食甚至会挖空心思的学习它的制作方式,但关于这道美食背后的故事往往无人问津。对于中国美食的文化和故事,我们真的知之甚少。本篇为大家分享西北地区一些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千万不要错过哟!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1)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陕西·bia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又名裤带面,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得太。

biang biang面来自中国的陕西。陕西人吃面素有“面条像裤带”的说法,具有宽、厚、长的特点。陕西人吃面,一手端着海碗,另一只手高高挑起面条,放进嘴里,先吸后嚼,发出biang biang的声音,故称“biang biang 面”。

传说,一位秀才路经咸阳,路过面馆,听见“biang 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师傅双手拎着面块儿,两头一扯,裤带般的面条上下翻飞。秀才看得兴起, 大叫:“好面!来一碗!”。吃罢大汗淋漓,才想起囊中早已羞涩,于是心生一念,便与店小二搭讪道,“你家这面何名?”。小二道,“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 biang面?biang字咋写?”。

原来这biang biang面,大家都这么叫着,习惯成自然,谁也没去琢磨咋个写法,就算是店家也答不上来。掌柜于是上前搭礼请秀才赐教。只见他笔走龙蛇,一面写一面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写罢掷笔,满堂喝彩。店家大喜,赠面酬谢。

从此,“biangbiang面 ”名震关中,至于这个“biang”字是否系秀才编造,亦无从考证。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 陕西·乾州锅盔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独特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盖,里酥外脆易携带。

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因朱濉之乱,避难奉天,叛平,于兴元元年(784)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到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

相传,当年修筑乾陵(即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时,动员众多的工匠、民夫、士兵,吃饭问题供应不上,有的士兵就用面粉制成饼坯,放在头盔里在火上烤熟而食,这种饼不但味道香酥,而且还便于贮存,被当地民间流传至今。因为饼是以头盔代锅而制,故名锅盔。

相乾州锅盔是陕西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相关阅读: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2)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3)

西北美食背后的故事(4)

足动旅游网http://www.zudong.com

旅游尾单/特价(重庆)一键加入尾单群,坐等特价送上门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