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塞浦路斯手绣
凡是去塞浦路斯的游客都会对当地手绣工艺品印象深刻,塞浦路斯东南部的莱夫卡拉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在村子小巷里游走,《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在街边默默低头刺绣。
而她们的背景,是挂在屋里和外墙上的一幅幅精美的手绣作品。几百年来,手绣一直是莱夫卡拉妇女日常生活的主题,是她们为之自豪的文化认同象征,也曾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帮助家庭乃至国家渡过经济难关。本篇,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塞浦路斯的手绣参观!
情迷塞浦路斯手绣
一针一线展巧手
手绣作品有的小巧,有的庞大。用途也多种多样,可以作为杯垫和桌布,当作装饰物绣衣物上,或制作成遮阳伞,也可当作艺术品悬挂在墙上。玛丽亚老人已71岁,她正在街角绣一幅塞浦路斯民族风的图案。手绣很考验功夫,全由手工制作,而且要用优质的爱尔兰纱布,法国产的棉线。其图案要融合4种基本元素:抽丝、雕绣、挨针包边和针绣边饰。细致得看不到线口,分不清底面。一块小小的方形手绣,要花一个星期才能完工,要价近百欧元。而手绣一块6人桌桌布,竟花几个月时间,索价5000欧元,非常昂贵。
按照当地传统,母亲在女儿们小时候就要教她们学习手绣。因此,几乎村里所有的女人都会手绣。“我从8岁时,就开始跟母亲学手绣,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即使有一段时间在工厂上班,晚上也天天挑灯夜绣。”玛丽亚讲述她的手绣故事。当然,妇女们手绣,也不全为了卖给游客赚钱。玛丽亚就说,每到生日或重要节日,她都会给几个家里的孙儿准备手绣礼物,特别会在布上缝上他们的名字。
达·芬奇情迷手绣
塞浦路斯手绣的历史要追溯到几百年前。当时这里是威尼斯统治期间,许多威尼斯贵族在夏天来这里度假,威尼斯的手绣也传到了这里。
那时,莱夫卡拉的男村民不时都要到外地工作,而留在村内看顾家庭的妇女闲时就会齐齐坐在街角,一边手绣, 一边聊家常,并逐渐发展创新为拥有独特技术的刺绣手艺。当地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塞浦路斯的手绣既受到威尼斯宫廷绣品及古希腊和拜占庭式几何图案的影响,也凸显本土工艺的技术特色。塞浦路斯手绣是艺术与社会习俗的结合。
不过,开始时大家刺绣只为了家用或当作礼物送人。直到有一天达·芬奇来到这个村庄。1481年,达·芬奇出游到这里,对村庄里的刺绣品爱不释手。这位传奇画家回意大利时,买了一块祭坛用的罩布,并把它献给了米兰大教堂。这块刺绣布至今还保存在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绣品上的花样,后来被称为“达·芬奇样式”。特别受到游客们的喜爱,要价也高。莱夫卡拉手绣的经典图案——马格塔甚至还曾印在旧的纸币上。现在,莱夫卡拉的手绣工艺品已闻名全球。这个村子也因此成为塞浦路斯着名旅游景点。2009年,塞浦路斯手绣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绣精神”随处可见
2013年塞浦路斯又陷入债务危机,许多银行和企业倒闭,商店关门,到目前失业率仍高达15%左右。但《环球时报》记者在当地发现,塞浦路斯人没有愁眉苦脸。尤其是该国女性,靠勤劳双手渡难关,用“手绣精神”撑起了半边天。
为保护这一传统工艺,莱夫卡拉地方政府从2010年开始免费办手绣学习班,聘请老师给当地女孩们讲课,教她们手绣。“现在的年轻女孩虽然都学过手绣,但不愿把它当作职业。”当地一名旅游业人士对记者说,她们的生活已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她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高薪的职业,而做一件手绣工艺品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间,赚的钱与付出不成比例。也难怪,如今全塞浦路斯仅有200名默默耕耘的妇女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绣坚持到底。
这两年,由于债务危机,许多年轻女孩也通过培训,加入到手绣队伍中。如今,仅在莱夫卡拉就有60多家手绣工艺品商店。莱夫卡拉还有一个民俗博物馆,每年4月至10月旅游季节都会办民俗展览,展出当地手绣工艺品和银器等。
实际上,这种“手绣精神”在塞浦路斯随处可见。在当地,记者经常看到女性独当一面,甚至,塞浦路斯央行总裁也换成女性,由乔格吉来担任,因为女性更牢靠,更有能力。她上任时,曾立志对付政府浪费和贪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