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南山导游词(4)
海南南山导游词(4)
三门殿
我们接下来就来到了南山寺,这里是三门殿,“三门”即山门,自古至今,寺庙常傍山而建,故将进入寺庙的第一道门称为“山门”。因山门的形制多为三开门,故又称“三门”,即左右两旁各一扇稍小的门拱卫着中间一扇稍大的门(只有一门者亦称“三门”)。
在佛教中,“三门”还有着十分深刻的含意。佛教认为,世间众生都生活在身心的烦恼和痛苦之中,要想脱离这些烦恼和痛苦,就必须皈依佛门,修行佛道,以求得到最大的解脱,最后实现清净自在,进入最高的境界——涅盘。而要达到这一最高境界,就必须在修行时不断地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脱。而进入寺庙必须经过的“三门”,就是这三个“解脱门”的象征。
中间这扇稍大的门叫“空解脱门”。“空”是佛教中的一个常用词语,同它有关的还有“空门”、“空海”、“空相”、“空有”、“空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等。“空”的意思是无形,同它相对应的“色”的意思是有形。大乘佛教认为,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刹那生灭,本来没有实体,此即为“空”,这便是大乘佛教共同的基本教义。
左边这扇稍小的门叫“无相解脱门”。“相”指现象的相状和性质,亦指认识过程中的概念。“无相”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事物之实相。“无相”也就是涅盘。中国禅宗特别以“无相”为教义的重要内容,认为要解脱人生的万般烦恼和痛苦,就要“绝众相”(如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等,而所得的不可见、不可觉、不可知、不可说清的事物之实相,也就是涅般。“无相解脱”,即观诸法无相,本无差别。
右边这扇稍小的门叫“无作解脱门”。佛教认为,“无作”就是无因缘的造作之意,也就是无为的意思。“无作解脱”,即观生死可厌,当无求无为。“无作解脱门”,就是进入此门,应当心无造作之念。“无作解脱门”又名“无愿解脱门”。
兜率内院
走出三门殿,我们继续向前走,这是南山寺的第二重殿——兜率内院。“兜率”是界名、天名,即为兜率天,是释迦牟尼生母摩耶夫人死后往生的居所,是佛教欲界六重天中的第四重天,是一片充满光明的天界。传说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400年,此天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是释迦牟尼为菩萨时最后的住处,住于此终此生,下生人间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寄居于欲界的净土。
踏进兜率内院,大家首先看到正中的主尊佛像,就是天冠弥勒了;左右胁侍分别为大妙相菩萨和法苑林菩萨,四周便是四大天王。大家看了面前这尊弥勒佛像,也许想问:弥勒不是大肚敞胸、开怀大笑的形象吗?其实,大肚弥勒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据说,大肚弥勒的形象源于五代的后梁,当时一位僧名叫契此的和尚常背负一个破布口袋到处化缘,随处卧地而眠,口出无常之言,但十分灵验,人们戏称为“布袋和尚”。临终时给后人留下了一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说完归西而化。后来人们便认为他就是弥勒的化身,便按布袋和尚契此的形象塑像供奉于寺庙之中。于是从北宋开始,可亲可敬的大肚弥勒便取代了天冠弥勒,而今天我们在此看到的是真身像天冠弥勒。
大家接下来看看“四大天王”的形象。“四大天王”又称“四天王”、“四大金刚”,是印度佛教中保护天下的天神。他们住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各护持一方。东方为持国天王,南方为增长天王,西方为广目天王,北方为多闻天王。他们各率28部众,镇守一方。在中国,四大天王像为: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执剑,西方广目天王执蛇,北方多闻天王原为手托宝塔,后为执伞。合起来象征风调雨顺,古印度四大天王则象征地、水、火、风。
足动www.z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