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多面水城的故事(下)
阿姆斯特丹——多面水城的故事(下)
阿姆斯特尔河
在“黄金时代”光芒的照耀下,阿姆斯特丹人开始规划自己的城市。这是一个低洼地,首要的就是排出积水,开凿运河成为第一要务。五条主要运河,就像一个巨大的WIFI信号图案,由里向外扩散,依次是辛格尔河、绅士运河、皇帝运河、王子运河以及辛格尔运河。“辛格尔”的意思是“包围”。最里面的辛格尔是16世纪的护城河,外侧的辛格尔运河是17世纪的护城河,为了相互区别,外侧的叫辛格尔运河,内侧的叫辛格尔河。运河越修越多,阿姆斯特尔河成为河汊纵横的阿姆斯特丹唯一的自然河。
运河边上的建筑也沿着运河自西向东建造了起来,历史学家黑特?马柯形容这场高歌猛进的造城运动说,就像一个巨大的挡风玻璃雨刷横扫而过。数百年过去,这些17世纪尖顶建筑与遍布的河道如今令世人为之沉醉,“就像一场梦,一场房屋与水的狂欢”,法国作家于斯曼的这句话成为这座人工水城的经典注脚。
岁月静好的小城
与另一座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不同的是,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并没有过分沉溺于月光小夜曲的甜腻与往日时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砖瓦,无一不透露着古典与现代共生的气质。很难说清楚,阿姆斯特丹到底是岁月静好的小城,还是纸醉金迷的华丽都城,它就像一颗被精心打磨过的钻石,瑰丽,并且多面。当你还在寂静的街巷中漫步,有可能转角就来到了霓虹缤纷的卡尔弗尔购物街;如果你想拜访城中最古老的Oudekerk教堂,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说不定在教堂边上会遇上几个拉客的站街女,从她们的嘴角吐出的,不是香烟,而是大麻。
“I am sterdam”的字母雕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爬到上面合影,每一个来到阿姆斯特丹的人都会被这种不拘一格的融入氛围所感染。
这是一座可以自由吸食大麻、卖淫合法,并且以此闻名于世的城市。“包容”(tolerance)成为人们在定义这座城市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或许是曾经闯荡世界、见多识广的阿姆斯特丹人对异质文化有种超乎常人的忍耐,似乎只要不干扰到其他人,任何行为在这座城市都可以被允许。同伦敦、巴黎相比,阿姆斯特丹就像个小村落,10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任何人都能满足生活所需。它仅有73万人口,但他们却来自179个国家。如此多元的文化在此汇聚,似乎也只有彼此包容才能相安无事。
正是因为对于包容精神的崇尚,所以阿姆斯特丹人厌恶一切不合理的权力。即便是在二战时被德国占领的阿姆斯特丹,也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像安妮?弗兰克这样的犹太家庭。遗憾的是,1944年安妮一家还是被盖世太保发现,被送往臭名昭着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如今,安妮?弗兰克故居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的着名景点,依然还保留着当时的旋转式书架,书架后就是安妮一家居住的密室。故居现在属于安妮?弗兰克家族,他们不断举行各种运动声讨包括歧视犹太人在内的一切种族歧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