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跟美食相关的秘境(2)
故宫跟美食相关的秘境(2)
据说,当初南书房外有一排大缸,就是太监们腌酱的器具。腌酱属于发酵工艺,但凡发酵,就会产生异味,尤其是夏天,一定是具有极大杀伤力的穿透性武器。早年读书画画的皇帝和学士们倒还好说,晚清的时候,这里是接见西方使节的外交场所,那些大使、公使也得捏着鼻子受命陪闻。
皇上那么大的权威,就不能要求挪个地方,或者干脆下令禁止腌酱吗?其实皇上作为个体,在后宫的地位虽然最尊贵,但是面对一个庞大的太监群体,他又是弱势的。整个后宫,其实也是太监的天下,特别是晚清,皇帝幼小无能,对这种事情往往就手下留情了。现在的南书房已经改成故宫文创商店,一排大缸也早已被搬走了,如果游览至此,还不赶紧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想想这要是在想当初,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即便是皇上也享受不到。
坤宁宫
透过坤宁宫正中央的玻璃窗,映入眼帘的是三口大锅。这里不是皇后的寝宫吗?怎么会有锅?难道是娘娘为了显示贤惠,专门在这里做饭?其实不然,明代时,坤宁宫确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代,这里就升格为更为庄严的神堂。因为满人信封萨满教,每天都要进行朝祭、夕祭等萨满祭祀,所谓祭杆子、祭堂子,那么每天早晚都会在这里制作祭肉和祭祀所用的饽饽,这三口大锅,就是干这个的。而殿外偏东南处,还有一座杆子的遗址,就是过去神杆的座基。清代的神杆,跟现在的旗杆比较像,杆子上方有一圆斗,斗内放有谷物,负责给过往的乌鸦进行补给。神杆已经不知去向,但基座上留有明显的痕迹。
其实祭肉跟我们平常吃过的东西还有很大的关系,清代北京人吃“神余”,也就是祭祀过后的白肉。除了皇宫,王府、宅门等很多人家也会有萨满祭祀,特别是西城的很多王府,他们把祭祀后剩下的肉就便宜卖给一家小吃摊,结果买卖越做越火,成为了今天的老字号“砂锅居”!
宁寿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在现在的珍宝馆以里,这里有边吃边看戏的畅音阁,还有曲水流觞的饮酒赋诗之所,但其实还有一个特别小的细节,其实跟我们吃过的名菜有特别大的联系。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的院落里,房间当中打上了木制隔断,隔断如一扇一扇的小窗棱,中间安装了紫色的绢纱,绢纱的中央都是一些名臣为皇帝提写的诗词。这些诗词上都有落款,写着臣某某某敬书。就在这些隔断上,有一位名写家张贴了很多幅作品,他就是陆润庠。
陆润庠,号凤石,苏州人,光绪朝的状元,以诗文、书法着称。陆凤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享用美食。他在进京赶考之时,住在宣南,常光临现在的老字号致美斋,把他最爱的猪蹄的做法就传给了厨子,后来他中了状元,烧烩爪尖就传遍了京城,成为各大饭馆争相模仿的菜品。要说现在每逢高考,各餐厅都会推出状元套餐,其实这烧烩爪尖才是真正的状元菜,不仅金榜题名,还独占鳌头。
足动网www.z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