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攻略>合川钓鱼城导游词(4)

合川钓鱼城导游词(4)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1日 信息发布:足动旅游网 游客/发表人:emily虫虫)

抗战时期题刻

这一片石刻,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七月,即: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黄埔军校)特别训练班十周年的纪念题刻。从右至左为:蒋中正题书:"坚苦卓绝";何应卿题书:"十年教训"。白崇禧题书:"革命军的根本是在高深学问。恭录总理遗训"。张治中题书:"十年树人,云蒸霞蔚,团结精神,助成抗建"。万耀煌题书:"自今以往,更当一秉总理奋斗之遗规与大公无私之精神。痛念本校同学喋血沙场之牺牲与革命将士伤亡相继之英烈,不辞一切之痛苦坚辛以负何任何艰巨,解救国家之危亡,完成革命之大业。恭承校长对本校十周年纪念训词"。康泽题书:"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施则凡题书:"明耻教战"。无名氏题书:"民族之光"。其后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十周年纪念碑记》。

独钓中原石坊

这座四柱三门三楼,面阔8米、高9米的"独钓中原"石牌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是颂扬钓鱼城军民长期浴血奋战、击毙蒙哥大汗、牵制蒙元大军、延续南宋社稷,从而"独钓中原"丰功伟绩的纪念性石牌坊。"独钓中原"四字,为明代进士李作舟所题。李作舟是合州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曾任山东、陕西布政使。

钓鱼台

一座军事要塞,为何叫钓鱼城呢?这是当今许多游人刚登上钓鱼城时的最大疑问。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答案就在巴蜀远古遗迹--钓鱼台上。

钓鱼山原本是一座无名之山。民间传说:远古时代,三江洪水泛滥,众多的灾民纷纷逃奔到这座山上避难。由于天长日久,饥饿难熬,就在灾民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一位巨人从天而降。他在山巅的巨石上,手持长竿,从滔滔的江水中钓起无数的鲜鱼赈济灾民,从而使成千上万的民众获得了新生。后来,人们感念巨人神的救命之恩,于是将山顶的巨石称作了钓鱼台,这座山也就得名钓鱼山了。由此,南宋祝穆在其着名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卷64"合州"记载:钓鱼山,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山以是名。

卧佛岩

唐宋时期的钓鱼山是着名的石佛道场,曾以精美绝伦的佛教摩崖造像驰名巴渝。这尊横卧在峭壁上的悬空卧佛,即为钓鱼城古代石刻艺术的精华。

钓鱼城悬空卧佛是创作于唐代的一尊巨型石刻。佛像就一尊悬空的崖壁凿成,身长11米,肩宽2.2米,着双领下垂袈裟,头为高肉髻,两耳间距1.8米,赤足,双脚宽1.2米。它背北面南,头西脚东,袒胸露肌,面形丰满,端庄慈祥,情态自然,是一幅构图严谨,比例匀称,既有大刀阔斧、雄伟壮观,又有精雕细琢、娓娓动人的摩崖造像。

千佛崖

从悬空卧佛向西去,转一道弯有千佛崖摩崖造像。千佛崖距地表0.7米;石窟高4.5米,宽7.35米。面西。窟中凿有趺佛造像,分37行排列,由底行向上至34行,每行计佛像76至79尊不等,第35行以上逐行有所减少,共计有佛像2775尊。

千佛崖所刻佛像通高12厘米,肩宽7厘米,赤足坐立于莲台之上,垂目下视,两手交结腹前,居中有一尊结跏jiā趺fū坐佛最大,通高20厘米,肩宽12厘米,背后有舟形光。石窟左右两侧,各有迦叶、阿难弟子像两尊,和供养人6尊。

古钓鱼城

"古钓鱼城"是一幅分外引人注目的巨型石刻。此前,山崖上为凿造于唐代的弥勒佛摩崖造像。1946年夏季,因暴雨发生岩崩,原来的摩崖造像连同部分崖体由山顶坠落到了山下的始关门外。岩崩之后,留下一幅断壁。时有工于书法的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县长、盐亭(今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杜兆麟到钓鱼城游览,县人求其题词,始得"古钓鱼城"墨迹,并于当年纠工刻石而成。

相关链接

合川钓鱼城导游词(5)

足动旅游网www.zudong.com

旅游尾单/特价(重庆)一键加入尾单群,坐等特价送上门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