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服饰篇】(1)
老北京的人们活得讲究,要吃好穿好,买衣服不能是成衣,要量身定制专属的,得亲自挑选布料后再开工,如需参加重要场合更是如此,从头到脚都得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倍儿有面儿。如今,整这么一身行头儿,也是要羡煞旁人的。
北京老字号【服饰篇】(1)
一、隆庆祥
隆庆帝十分欣赏的袁氏制衣,件件尊贵。
隆庆祥企业掌门人袁先生,祖上即为制衣世家,精湛工艺代代传世。
据考证,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袁氏先祖就以精湛的裁缝手艺名噪京华。依明朝旧例,官服由朝廷规定服饰制度及款式,而由官员自行找裁缝定制。袁氏先祖乃因官服裁作技艺精湛,被官眷口口相传,闻名京城上下。
明穆宗(1537-1572)隆庆帝亲和仁爱,推崇节俭,喜欢穿着宽松常服。而袁氏制衣工艺精湛、裁作舒适,因此,更多的被尚衣监所青睐。隆庆帝欣悦之余亲书“袁氏裁作”四字以示嘉奖。其间,皇宫尚衣监亦曾邀请其入西直房秉事。袁氏先祖谦然婉拒,离京游历,遍学江宁、苏杭等府督专供皇家的织造及裁作工艺。自此,袁氏先祖兼收并蓄,将皇家裁作和织造工艺与民间技术相结合,成为裁制技术的集大成者。
至清朝乾隆年间,袁氏第九代传人袁士杰,承祖业,在京城重张“袁氏制衣坊”,并坚持祖训,精于品质、不断创新,保有当时江南三司的技艺。其为达官显贵制作的便服均大量应用绣金、皇室无缝裁作、云锦等民间难见的工艺和材质,使其制作的常服拥有华贵不凡的气韵,件件尊贵。乾隆私访,惊讶民间居然有可比肩宫廷的织造及裁作工艺,感慨大清皇朝盛世太平、百业兴旺,遂赐书袁氏“天庆祥瑞”以示恩典。
晚清,时局动荡,袁氏北京老店被迫关闭,家传之宝多丢失变卖,先祖远涉重洋,开始了近一个世纪的流浪。他们把东方服饰特点和祖传的手工缝制技艺与西方先进的设备、版型设计相结合,采用打褶、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袁氏服饰设计制作技法。
上世纪90年代,袁氏后人在中原重起祖业,为感念祖上功绩遂将店铺命名“隆庆祥”。隆庆祥坚守着祖辈“天眷独厚”的品质观,忠于“顶级专属”的定制理念,立志于“传承更发扬”的创新精神,将国服精髓融于西方工艺,成为“新东方定制”的代表之一。
二、造寸
曾红遍上海和北京的“造寸”,优雅女性的首选。
在迁入北京前,它可是上海滩有名的“红帮裁缝”店。“红帮裁缝”群体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发色发红的外国人裁制过服装,“红帮裁缝”之名由此而来。1956年,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造寸”,从上海迁至北京西四丁字街,就是现在的造寸服装店。
“造寸”意指服装是一寸一寸制造出来的,形容精工细做。“造寸”以订制高级女装为主,当时人们以在这里制作衣服为骄傲。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国家领导人出席重要政治外交活动的着装需要,同时承担外国使馆人员的制装任务,经由周总理批示,红都、雷蒙、波纬、蓝天、造寸等当时在上海知名的多家高级服装店一起整体迁往北京。
当时的年轻人,需要攒上一个月工资才能买上一件‘造寸’的服装。现在仍定位于中高档女装的“造寸”订制系列,每套价格在三四千元;而店内售价几百元的纺织成衣,也随处可见。
足动www.z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