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巴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3)
南美巴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3)
隐匿于San Telmo 区古旧建筑与鹅卵石小街之间的Walrus Books书店,不过几十平米,对于操英语的旅行者而言却有如麦加。我推门而入,被书架划分的狭小空间里,塞满了新旧诗集、小说、文学纪实作品和儿童刊物。温暖的灯光,舒适的椅子,还有红木书架上有待开启的文学之旅——正是理想中服务于邻里的小书店的样子。
可惜,我有限的阅读量只能认出塞万提斯、略萨等名家的作品。女主人见惯了我这般慕名而来,或是为了寻找一本能将十几个小时地狱般的大巴行程变成一场文学之旅,或是只为了一亲书店芳泽的旅行者。她主动上前介绍摆放分类、旧书回购和新书推荐等业务。我这才注意到一本英国新上的畅销书,这里竟价廉不少。她笑着说:“在阿根廷,纸质书籍是免征消费税的。”
雅典人书店(El Ateneo)
除了遍布街头巷尾的温馨小店,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拥有一个在各大“全球最美书店”榜单上名列前茅的“豪华”书店——雅典人书店(El Ateneo),它改建自一座真正的老剧院。
雅典人的门面平淡无奇。若非那刻着百年历史的金色铭牌,我险些在闹市区中与她擦肩而过。入内细瞧,别有洞天。它有着剧院常见的精致浮雕装饰,希腊式的立柱遍布于4层楼座中,罗马式的穹顶绘着宗教主题的壁画。原有的座椅被悉数换成了特制的书架。曾经的舞台和深红色的丝绒幕布均保存完好,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卡座,布市人可以在此同时享受他们生命中的两大乐事——咖啡与阅读。最靠近舞台的包厢,过去贵族们看戏的最佳位置,如今改造成迷你阅览室,任何人都可以坐在里面,享受这奢华的阅读气氛。
在3楼的季节性陈列展上,我看到了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顶尖南欧作家和编辑逃亡布宜诺斯艾利斯,从而带动了阿根廷文学之盛的往事,也看到了布城多家书店联合展出他们所收藏的那些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珍贵书本。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想必当是谓此。
阿根廷远逝的焦灼和眼泪
“这里就像是一个雕塑公园,”同伴感叹道。我们走在雷科莱塔公墓(Recoleta Cemetery)的步道上,两侧是一间间用大理石或花岗岩砌成的墓室,纵横向远方伸展开来。而贝隆夫人的墓地,C7-88号,便隐匿于这座墓室迷宫中一处不起眼的角落。
在贝隆夫人过世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每天仍有络绎不绝的人送上鲜花。这其中,有她为之奋战过的人民,亦有不相干的旁人,仅出于敬仰不远万里前来。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至这个国家的权力核心,贝隆夫人一生犹如传奇。
在阿根廷,人们称她为艾薇塔(Evita)。
对比墓园里安葬的其他阿根廷显贵,艾薇塔的墓显得朴素而庄重。黑色大理石造就的碑面,照得清在场每个人的神情。厚重的铁门上插满了鲜花。当天既非她的忌日,也并不是公众纪念日,但是,短短一刻钟内便见数十人,他们虔诚地鞠躬,默默地触摸墓壁,流露出无尽的哀思。
不少人因《艾薇塔》这部电影得知这位美丽的女性。尽管因为片中有丑化她的情节,这部影片在阿根廷一直被禁映,但那首动听的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却在这个国家悄然流传,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
据说1952年7月26日,贝隆夫人过世时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悲恸。70万阿根廷人涌向首都,向她的灵柩致哀。这么多年过去,时间、空间却丝毫未冲淡人们对她的怀念。“尤其是在国家动荡和经济萧条的时候,普通百姓更是怀念她。”房东Julio告诉我。其实他并不太在乎,可是他的爸爸却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20世纪初曾是阿根廷最富裕的一段时光。但是如今这个优雅的国家,却背上了民粹主义之祸的锅,成了国际学者研究的对象,这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更加怀念过往。
同每况愈下的经济大局相比,对旅行者而言,更关心的自然是阿根廷比索的汇率。自2014年以来,比索急剧贬值。“工作一年,薪水减少三分,”有经济学家如此评价道。人们想方设法购入美元和黄金,以求自保。而另一方面,政府为了稳定局面,又不得不限制兑换的数量。这极度不平衡的局面造就了黑市汇率的诞生,官方1:8的美元兑换比索汇率,在黑市上能飙涨到1:14。自2001年以来,这个并不合法却人人皆知的秘密,每时每刻都在这座城市最心脏的地方发生。
阿根廷从来就没有什么永恒的秘密
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当天,新上任的马克里总统宣布取消外汇管制,比索一夜之间贬值40%。我们终究只是这巨变中的过客罢了,花完手中最后一叠不值钱的比索,便可同这个国家潇洒作别。
离开的路上,出租司机为高速公路上的长龙狠命按着喇叭,候机厅里工作人员耐心地办理登机手续,乘客们神色各异奔向新的旅途——这一个早上与以往的每一天似无不同,频繁的巨变早已让焦灼和眼泪不再属于这个国家。这是他们如常的生活,不会爽约,无法逃走。